精选语文教案范文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作为开头的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来之不易。
教具课件
(一)故事导人,感知书圣
1.教师口述开故事。
2.点明“文士”既是“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即《兰亭集序》。
3.让学生体会这样开头的好处。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让学生对“书圣”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教师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如下几点,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熏陶;2.创造独具特色的书法新体;3.善于从动物身上学习书法规律;4.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字音上,要注意“斟”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肴”的声母是“y”不是“x”,要把字音读准。
2.文中涉及书法艺术的四字词语较多,可引导学生积累。
文人墨客笔墨纸砚佳作纷呈提笔疾书一挥而就雄健有力自然潇洒出神人化各具神韵独具特色运用自如笔势开放富于变化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3.对于词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佳肴:美味的食品。
矫健:强健有力。
飘逸:洒脱自然;优雅不俗。
(四)朗读欣赏,感悟书法艺术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的过程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绍。这些语段生动、传神,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1.“只见一位文士,取过蚕茧纸、鼠须笔,迎着和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提笔疾书,一挥而就。”
这段话描绘了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过程,寥寥数笔,把王羲之自然潇洒的创作过程出神人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书写的画面,并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当时的场景。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这才能运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贯注于笔端。”
“白鹅两掌齐力拨水”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用腕技巧。清代有位书法家曾作诗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由此可见王羲之钻研书法之深。
3.“他的书法,笔势开放,富于变化,有时如浮云般飘逸,有时像惊龙般矫健,而结构又十分严谨。”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特色。教学这段,教师可使用课件分别展示《兰亭集序》中的20个“之”字,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把他们体会到的这种“美”读出来。
(五)联系实际,学习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的,这是与他善于思考、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分不开的。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这课文的收获。
(六)课后练习
第2题要求学生体会“如”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第1句中的“如”是假设的意思,可以替换成“如果”;第2句中的“如”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六、课外拓展。
语文教案 篇3习作4
设计理念: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视写作前的作文活动设计,这样让学生学习观察、摄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学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应是“有趣”,如何写出当时的有趣,是一个难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会观察。
作前准备:
观察小蚂蚁的生活习性,以及用樟脑丸做一些小实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许多实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
谁愿意说给其他同学听。
二、组织活动,摄取习作素材。
1、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吗?
2、组织学生到门口选好的树下找一只小蚂蚁,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面划一道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
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如果蚂蚁穿过这道“防线”,就在蚂蚁前面再划一道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围划一个圈,这个圈呀稍微大一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圈子逐渐缩小,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下,你又会发 ……此处隐藏4151个字……键之点。
2.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的特点根据微格教学课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明确的行为目标来表示,能够被观察和操作。在认知领域通常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有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
(2)根据教材内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教学技能练习的同时,又要注意到这些技能在教学实际中的使用效果。如果只重视教师在微格教学课上如何演练技能,而不重视教学的对象及教学效果,就失去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意义。
(3)被培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是明确的,各单项教学技能群的训练点必须清晰,也就是说,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何种技能都要一一注明,不能有丝毫含糊之处,这样才能使培训取得好效果。
3.微格教学教案的内容按一般微格课堂教学的要求,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应包括如下内容:
(1)教学目标。这是微格教学课教案的首项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微格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在制定目标时易出现两个毛病。
(i)目标定得大,制定目标抄参考书,不顾课堂实际情况。
(ii)制定教学目标不细致,含糊,笼统。指导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予以指导,它的好处是:帮助年轻教师理解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深钻教材,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教学技能。如讲《观潮》一文,微格课指定讲第四至五两小节,讲潮来时的景象。全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i)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案《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ii)懂得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学习从几方面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iii)理解积累11个词语。如果把这么多的目标压在只讲很短时间的四至五小节,显然不符合实际。所以应把这两小节内容的讲授目标规定为:(i)懂得观察事物要有顺序。(ii)体会潮来时雄壮的景象。(iii)理解掌握“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两个词语。这就比较具体准确。
(2)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包括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若干活动,这都要在教案中写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预先经过周密设定,与教学时间一栏相对应,使自己的教案更具有可行性。年轻教师讲授微格课,因为没有经验,对教学过程掌握不好,有时扩大了预定行为范围,有时又缩小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范围,这都需要指导教师事前提醒,提出一些应付课堂变化的建议。尤其是现代课堂教学,电化教学手段复杂,单就电教硬件的操作来说,如果事先不策划好,都可能影响教学进程。
(3)学生的行为。它是教师备课中预想的学生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有观察、回忆、回答、操作、活动等。在备课中预想学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教师备课往往一厢情愿,只顾自己怎样讲课,不注重对学生的组织与反应,结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冷场,偏离教学目标等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失去控制,完不成教学任务。比如讲《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随便叫一个学生回答第一小节的节意,本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导向性问题,学生回答后应立即转入下面的教学行动,可是这个学生吱唔了半天也没回答准,拖延了教学时间,表面上看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备课中对学生的预想回答未予足够的重视,事先无准备造成的。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怎样活动,参与活动的各种行为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教师都应考虑到。微格教学课,时间紧凑,环节衔接紧密,稍有不当之处就容易拖堂,影响授课任务的完成。
(4)教师应掌握的技能要素。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设计应具体、明确。在一节复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是多方面的,单就使用的教学技能来说也有若干分类。应该注明什么技能呢?在教案中应注明目前主要培训的技能要素。比如培训提问技能,就要注明教学过程中提问各个类型的使用以及提问构成要素。这样,从教案中就可以了解教师提问的思路以及是否掌握了各种提问类型以及提问是否流畅。指导教师在审教案时,就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从而保证上课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5)需要准备的视听教材。它要求在教案中把自己将使用的视听材料加以注明,以便课前准备,课中使用。板书也应在这栏中注明。
(6)时间分配。微格教学是由0′0〃开始计时,它以分、秒,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忌拖堂,受训者必须明确这一点。
4.微格教学教案的批阅学员写好微格教学教案,要由指导教师批阅。
(1)看学员对教学技能能否正确地加以识别。有的学员由于不能识别应掌握的技能,造成上课的盲目性,使培训收不到预期效果,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应予重视。
(2)在编写教案时,学员还应明确上课时的课堂评价内容。具有评价意识,上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标准,还有助于提高编写教案质量以及上课后对教案的再修改,容易做到自我监控。
(3)重视对教案设计的研讨和分析。学员编写教案不是走过场,教案对教师上课行为有约束力。原则上讲,制定教案的每一步都应有科学的依据。所以,学员必须明确编写教案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4)编写教案要注重实效性。微格教学的特点在于“微”字,所谓注重实效性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教案编写不要贪多、贪大、求全。也就是说,应把握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微格教学是讲授一小部分内容、整篇文章的一小段,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阶段。其次,编写教案还要把握讲授知识的完整性与掌握知识的局限性。某一个知识,比如中心思想只有讲完全文才能归纳出来,某一重点词,有时需要前后文联系才能讲透,微格教学却只完成一小阶段教学目标。抓住上述特点设计教案,才能使微格教学训练趋于科学、合理。
5.微格教学教案的再修改学员设计好教案、拿它去上课,上课后经过反馈评价,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经过总结、学习、还要再上微格课。理所当然,课前还要再修改原教案。如何指导学员修改教案呢?由于指导教师听课时以教案为依据,充分了解教案的执行情况,评价课也要与教案和课堂实际教学对照,这就为指导学员修改教案提供了充分条件。修改教案要以学员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多启发学员自己动脑动手,这样做,有利于学员能力的提高。
动手修改教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i)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目标过大或过小都要在第二次上课之前给以纠正。
(ii)教学技能使用是否恰当。不适合课堂实际的方式要纠正。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巡视行间,运用的是“走动”这一非语言技能,检查汇报时有两名学生举手说,做错题了。老师当即说:“那好,下课再说。”课后反馈时,他意识到上课时“走动”这一技能运用不当。其实,教师通过走动,当时就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给予帮助。所以这位教师在修改教案时注明了走动的目的和时机,使“走动”技能运用得更加成熟。
(iii)对学生预想回答是否估计失实,对失实之处给予重新估计并拟出相应对策。
(iv)教学媒体准备是否恰当,使用是否科学、规范,如有不当之处应在教案中加以修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