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奶牛》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奇的奶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五彩缤纷。
二、鼓励幼儿大胆仿编故事情节并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口语能力。
三、 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变色后的愉悦心情,教育幼儿不挑食。
四、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五、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句式:ⅹⅹ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色。
活动难点:
运用以上句式仿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一、 知识准备:参观“蔬菜市场”,引领幼儿认识各种颜色的蔬菜。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能挤出彩色牛奶的奶牛教具一个,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啊,有一位神奇的朋友要来这里做客,想知道她是谁吗?
(老师出示奶牛教具,引出课题。)
二、记住故事题目,教学故事第一部分;(学习句式: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
1、记住故事题目,
师:她呀,可不是普通的奶牛,是一头“神奇的奶牛”。
(幼儿复述“神奇的奶牛”2—3遍)
2、教学故事第一部分,学说句子。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老师一边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挤牛奶”过程,一边引导幼儿学说句子“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
三、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学故事第二部分;(学习句式:ⅹⅹ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第二段至第五段)。
师: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小朋友,请看画面,再听一听更神奇的事情是什么?
2、逐段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句式:ⅹⅹ给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
(1)师:哪些小动物喝牛奶变色了?
(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图片)。
(2)师: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什么兔?
(老师根据回答贴上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情节,学说句子。)
(3)师:请大家再看画面,看看小朋友说错了小兔怎么变的没有。
(全体幼儿观看故事第二段画面,复述句子。)
(4)师:小黑猫、小花鹿、灰狐狸又喂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再看画面,
(幼儿观看故事三到五段故事画面后,回答老师提问,老师根据回答贴上图片。)
(5)师:四个小动物给奶牛吃了四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了四种不同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了四个不同颜色的新自己。真是太神奇了!大家记住它们是怎么变的了吗?请大家看着图片讲我听听。
(幼儿看着黑板上的脉络图,完整复述故事第二部分内容,学说句子)
四、教学故事第三部分,仿编故事情节;(仿照句式“ⅹⅹ给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练习说话。)
1、老师讲述故事第六段。
2、出示幼儿熟悉的若干动物形象,引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
师:有了神奇的奶牛,四个小动物不仅可以变自己喜欢的颜色,还能变回自己原来的颜色,真是太有趣了。森林里其它动物知道了这件事后,许多动物都来了,大家都想变色呢!不过,它们说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出变色的主意,现在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告诉它喂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它喝了变什么色,好吗?
(点两名幼儿站前面说后,让幼儿互相说,老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故事第四部分,丰富词汇:五彩缤纷。
1、老师讲述故事第七段。
2、学习词:五彩缤纷。
师:“五彩缤纷”就是说许多好看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如:春天的草地上有……的花、菜市场有……的蔬菜、过年时天空上有……的烟花。
六、完整欣赏故事,结束活动。
1、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听听好吗?
(幼儿完整观看多媒体课件并听故事。)
2、赠送奶牛,结束活动。
师:听完这个故事啊,我也想变色了,我要喂奶牛吃红红的辣椒,就挤出红红的牛奶,我喝了变成红红的我。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变色啊?(想)。那好,我呀把奶牛送给你们,以后你们想变什么颜色就喂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你喝了就能变了。
(送奶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感觉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愉快的、轻松的;从孩子们的兴趣与课堂表现来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并且是有效的。
让中班的幼儿学说并运用具有三个层次关系的复杂句式,难度挺大的,但经过我对教材内容的剖析、提炼,对教学难点的分散、化解,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还是做到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了让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从幼儿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出:我定位的各项教育目标均已达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之所以能成功,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因: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活泼的外形、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活动中,我从始至终坚持着这个原则,所以孩子们能毫无拘束的表现、轻松愉快的表达,使整节课的气氛都处在积极、热烈之中。每进入一个活动环节,老师简洁、准确的指引话语总能让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去想、去说、去讨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充分的进行。
二、准确的目标定位。
作为语言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便是它的终极目标,而语言能力的表现就是说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既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我这节课的活动重点定位在“说”的能力培养上,我认为是准确的,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个目标,我又把它具体到一句复杂句的学习上。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把复杂句分解成三个层次,让幼儿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学习与练习,这样幼儿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
三、充分的知识与教具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中班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可对蔬菜种类及蔬菜名字的认识却是很有限的,为了让幼儿在课堂上做到“有话可说”,所以我安排了课前的参观活动,为幼儿作相关的知识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化解活动的难点,制造活动的神奇氛围,我精心的制作了教具“能挤出彩色牛奶的奶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复杂的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变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轻松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童话故事,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以往的教学活动一般都是采用整体感受——分段理解——完整复述的模式进行。幼儿在第一个环节后便没有了新鲜感,注意力开始分散,后面也就没有兴趣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了。针对这种现象,我把故事化整为零,让故事情节成为这节课引导幼儿进行活动的导索,引导着幼儿由浅入深的理解故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又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获取知识,保持了幼儿的新鲜感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成功的课也总会有瑕疵存在,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才能有更好的活动方案出现。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
一、如果事先准备一些彩色的果蔬牛奶让幼儿课后品尝,可能这节课会更完美。
二、幼儿的知识储备不够,多数幼儿说不出蔬菜名,也许简化一点:让幼儿只说出“ⅹⅹ颜色的蔬菜”而不是“ⅹⅹ颜色的ⅹ菜”,卡壳现象可能就不会发生。
三、图片摆放应稍微改动一下。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一些蔬菜的颜色特征。
2、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自主表达。
【活动准备】
四头奶牛(身上有变化过程),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它们是谁?(奶牛)有几头奶牛?(4头)现在我们到了奶牛场,我是这里的挤奶师,挤奶师是干什么的?(挤奶)是啊!香香的牛奶就是我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
2、我的这四头奶牛可喜欢吃蔬菜了,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本领呢,神奇在哪儿呢?
二、猜猜讲讲形式感受神奇的奶牛:
(一)以第一头奶牛了解神奇在哪?
1、小白兔喂奶牛吃了?(胡萝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后两幅图)看看这两幅图,想想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自由讲述)
2、原来小白兔喂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现在你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小白兔怎么变小黄兔的?(幼儿)原来神奇在这儿,小动物喂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蔬菜,奶牛就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了就变成了什么颜色,真神奇呀!
(二)猜猜讲讲其他奶牛的变化。
1、真的是这样吗?森林里的小花鹿、灰狐狸、小黑猫(出示)听说了这件事,也想来试一试,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变了没有(出示变化后的动物)
(1)小黑猫变成了什么样?谁想上来看看?(幼打开)变成了?(小绿猫)
(2)这只灰狐狸会不会变呢?(幼打开)变成了?(红狐狸)
(3)那小花鹿变了吗?(师打开)一起说说看(小紫鹿)
2、他们是怎么变的?
(1)牛奶——吃了什么蔬菜会挤出绿色的牛奶?(猜测相关蔬菜)——出示验证:如绿绿的青菜
(2)灰狐狸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变成了红狐狸?(红红的牛奶),奶牛怎么会挤出红红的牛奶,可能吃了?(猜测红色蔬菜)——(验证:红红的西红柿)
(3)看到小紫鹿,你想到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和蔬菜(紫紫的)——出示紫紫的牛奶是因为奶牛吃了紫紫的什么蔬菜呢?(猜测)——揭示
三、欣赏故事:彩色牛奶。
1、这么多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彩色牛奶”的故事里,我们一起听一听,也可以跟我一起说说。
2、欣赏故事。
四、编编神奇的故事。
1、你们想不想喂奶牛吃蔬菜,编编有趣的故事?(出示蔬菜图)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蔬菜你们认识吗?
2、个别幼儿说说:如红红的'西红柿等,并及时给他:红红的西红柿给你。
3、认识个别不熟悉的蔬菜:如紫甘蓝:紫紫的紫甘蓝。
4、幼儿挑选蔬菜:看看你拿了什么蔬菜?和爸爸妈妈编个神奇的故事吧。
5、幼儿自由编故事。
6、交流:谁愿意来喂喂奶牛。
你拿了什么蔬菜?(绿绿的菠菜)绿绿的菠菜喂给哪头奶牛吃(贴上)。
【活动结束】
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到这儿来看看这些神奇的奶牛,让自己也变一变,以后等其他的小动物来了,我们再来编一编好吗?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的夸张与想象,学习用“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句式说话。
2、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与作用。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神奇的奶牛》、奶牛手偶、蔬菜指偶、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利用奶牛手偶,引出故事。
导语: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神奇的奶牛》。这头神奇的奶牛怎么变出彩色的牛奶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
(1)牛大叔带来的奶牛什么地方很神奇?
(2)故事里说道了那些小动物?
(3)有那些颜色的牛奶?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分段理解故事。
利用PPT课件《神奇的奶牛》,逐步出现图片,教师边讲边指图,注意故事夸张的语调,及语速,给孩子观察思考的空间。
提问:
(1)橙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小白兔喝了橙色的变成了什么兔?
(2)绿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谁喝了?结果是怎么样的?(紫紫的牛奶、红红的牛奶)
(3)小动物们喝了会变颜色的牛奶心里觉得怎么样?小动物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怎么变?
小结:牛大叔带来的奶牛真是太神奇了,吃了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小动物。不同颜色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要什么菜都吃,身体才会健康强壮。
3、学习用句式说话。
(1)幼儿自由说一说:吃过的各种颜色的蔬菜名称和颜色
(2)教师操作指偶,示范使用句式说话“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3)幼儿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图片练习用句式说话“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4、讨论:这个故事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比较有趣?
小结:这个故事实在有趣,奶牛吃了不同颜色的食物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的小动物。自然界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神奇的植物,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们下次吧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把它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课《神奇的奶牛》,其中牛奶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最熟悉的食品,而通常我们喝的都是白色的牛奶,为什么会有彩色的牛奶?这一问题是幼儿很好奇的一个话题。这个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完整的欣赏故事。第二个环节是分段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第三个环节是学习用句式“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说话。第四个环节是讨论,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故事的印象,自己觉得故事哪里比较有趣,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第一个环节中通过引出课题,完整欣赏故事并提问:“为什么说牛大叔的奶牛是一头神奇的奶牛?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透过图片欣赏故事,二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看课件倾听故事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也能很好的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与作用,达到目标二的效果,第三个环节是学习用句式“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说话。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熟悉故事的具体内容,并使用句式,可是在句式使用进行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比较简单了,于是临时改成一个人连着说几种食物或是几个小伙伴说而连起来,并创编故事,但效果比较差,以至于出现有些失控了。也让我想到出现问题的两个原因,一是材料的不足,如果是加上合适的图片,即前面两句让幼儿看着图说,后面的在幼儿熟悉了之后再让幼儿想象的去说。二是环节设计中前面没有为创编故事做铺垫,例如:分段欣赏后没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只是单方面的注意到句式的使用,所以临时的急性加上创编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很大的难度了。三是孩子们在这方面的合作意识很弱。我想这在以后的语言课中是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第四个环节,它是主要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很兴奋,很乐意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环节,而且通过这样交流结束也能很正面的了解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了这个活动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在课前要更多从孩子的角度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