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窗教案

时间:2024-08-06 16:47:21
八年级下册窗教案

八年级下册窗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小说精巧的构思。

前奏:预习检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fǔ kàn bān lán hóng

( )五彩( )一( )

xián xǔ xǔ yán

扣人心( ) ( )如生争奇斗( )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和。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积累含有“窗”的名言或古诗词。(去掉)

相关资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半窗图画梅花月,一枕波涛柳树风。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走进文本,开启情节之“窗”

1.导入新课。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其实,一篇课文也是一扇窗。走进课文,让我们来共同开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那一扇“窗”。

2.自由朗读课文

(选择你喜爱的方式来朗读课文:默读、放声读、与同学齐读等)

3、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提示: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开端病重静养

发展谈天绘景

高潮电铃事件

结局只见秃墙

在一间只能容下两张病床的只有一扇窗户的病房内,有两个只能静养的重病病人,每天依靠着闲聊和靠窗病人描述窗外景色打发时间。不靠窗的病人对靠窗病人占据窗口起了嫉妒之心,于是,在靠窗病人生命垂危之际,他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致使靠窗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最终挪到窗口的他看到的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二、人物扫描,点击心灵之“窗”

小说的情节发展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我们来看看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问: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想评论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要求:1.请用笔将文章中的你找到的依据勾画下来,并做好批注。

2.先独立思考,有了个人见解、认识后,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

3.四人中有一位重点记录的人。

两个人物形象分析:(预设的引导问题)

靠窗的人

设计引导问题:

①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他这样做的目的达到了吗?

靠窗的病人:为他人着想、无私高尚、善良、热爱生活、乐观坚强的人。

②靠窗病人描述的窗外景色有怎样的特点?(读第四段)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精神品质?他自身的身体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做?

不靠窗的病人:

①对占据窗口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和心理。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从中你能看出些什么?

看出他的冷漠,他的自私,他的嫉妒,他的贪婪。

②他是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的吗?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从享受——嫉妒同伴感到羞愧——私欲膨胀极力克制——为达到目的见死不救。写出"不靠窗病人"的人性的自私与卑劣。产生这种私欲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在靠窗的病人病情危急时和死后,不靠窗的病人有什么表现? (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立刻、十分痛苦地挣扎、用一支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探头。

当他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时候,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贪念。此时的他已全然不顾自己昔日共同度过了无数美好时光病友的安危,他的心变得冷漠无情,所以才会对于病友的死视若无睹,如此的冷漠与无情。

④“盯着”可不可以换成“看着”或“望着”?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盯着他只盯着自己的欲望,只能看到自己的欲望,而看不到别人的痛苦以及生与死的挣扎。由此,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恐怖和可怕,被欲望吞噬与奴役了的人是多么的让人胆寒。

小结: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高尚,一个卑鄙。高尚的人获得了心灵的坦荡与满足,卑鄙者只能被命运无情的嘲弄。有一句话说得好: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判决书。

三、主题剖析,揭开构思之“窗”

1.既然文章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两个病人,那文章题目为何不叫《两个病人》而叫《窗》呢?

小结: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瞭望台。

2.删一删:假如把结尾一段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

结尾作用:①鲜明的对比,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②深化题目含义,发人深省。

3.加一加: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这位病人以后会怎么样呢?

大家畅想一下,当他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①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

②将你写的与课文的结局进行比较,哪个更好?

明确:原文更好,正是因为有了文章结尾的戛然而止,才使我们有了无限的猜想,这个结局,对原来靠窗的那位病人饱含着更多的赞美,对现在这位病人则蕴含着善意的嘲讽。

四、拓展延伸,同启爱心之“窗”:

在这一次心灵的选择中,不靠窗的病人显然选择了自私,他的人生也变得灰暗。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希望这位病人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最后,当我们离开病房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位病人。我建议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或一段话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同学的帮助下也能走出狭隘的自我,看到美好的风景。

要求:先动笔写,然后再进行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的话语)

老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非常富有哲理性,富有感染力。这些话是送给这位病人的,也是送给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我们并非圣人,我们也会迷失自己,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洗涤心灵,充实心灵,美化心灵。当你面对心灵抉择的时候,请记起这一扇小小的窗户,它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选择,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去沐浴窗外的阳光雨露吧!

《八年级下册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