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说》教案1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牢记“说”的文体知识。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研(独立)――初次解读
(一)背景导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在想求擢用,但“志不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它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和武宁节度使幕下,郁郁不乐。所以,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写下了《马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文表达的是韩愈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二)对比导入:投影1:刘翔跨栏照片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二)疏通文字:
1、解词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然后有千里马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交流答案,教师适时对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千里”、通假字“见”“材”“食”“邪”和等加以总结
总结明确: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ì喂。
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àn表现,显现。
词类活用
虽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日行千里。“骈”“尽”
古今异义
然后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一词多义
“食”“以”“虽”“其”“而”“之”“策”
虚词
而 之 其 以 也
特殊句式
倒装句 :
①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②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
介宾短语的用法:
①策之
②骈死
③祗辱
省略句:
①(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2、释义
挑出本文重要句式进行翻译,形式有三种:
(1)、给出原句,要求动笔翻译并核对答案讲解翻译要点。
(2)、给出译句,要求对照译句默写出原句。比照原文后明确字词要点。
(3)、给出原句和不严谨的译句,要求找茬评分。通过这种形式强化记忆句中重要字词和句法。
3、自读会意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读原文,一人说译文后互换任务。
(三)走近作者,通读文本。
1.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河南人,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三岁而孤,勤奋苦学。24岁中进士后为官,官至吏部侍郎。为官的生涯中因为民说话指斥朝廷和谏唐宪宗迎佛骨而两度贬官。因晚年任吏部侍郎,卒谥“文”,所以,后世又称他为“韩吏部”和“韩文公”。
文学上: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了一代文风,所以后世将他和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诗与孟郊齐名。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著名的诗有《早春》等,著名的散文有《马说》《师说》《进学解》等。韩愈的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后世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2. 了解“说”的文体:
①以前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还记得“说”这种文体吗?请同学们说一说。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但都是为了阐明一种道理。所以,由此可见,“说”在内容上偏重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议论文。
②《爱莲说》题目的含义是“谈谈关于对莲花喜好的问题”,那么《马说》该怎样翻译呢?试着借助本文的写作背景来谈谈。
――表面意思是“谈谈关于如何发现千里马的问题”。深层含义是“谈谈关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问题”。
3.通读文本
1、正字音:骈死、槽枥
2、明停顿
(1)、明停顿的要求:
文言文领字或领词之后有个短暂的停顿,可以用音调的延长读出停顿。如: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等
段与段之间停顿时间要稍长,文言文的词尾“也”“邪”等虚词要延长声调读。
其他根据句意稍作停顿读,不要将意思读破。
(2)、学生尝试划出文中的停顿并尝试自由朗读
二.演(合作)――初次体验
(一)确立表演点:
1.辱于奴隶人之手,重在表现“辱”(一辱在“策之”,二辱在“饲之”,三辱在“鸣之”,四辱在“临之”。身体之辱,心灵之辱,能力之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作者的愤慨:其真不知马也!
(二)自由合作表演。
三.评(合作)――二次解读
(一)借助“评”品味出文本的主旨和细节。
1.评出千里马的内心世界:
策无道――痛
辱 食不饱――苦 骈死
鸣不通――冤
执策临之――悲 ……此处隐藏24157个字……)
3、老师范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之间讨论,共同翻译。
2、分小组比赛,谁能提出问题把对方难倒?(就自己不理解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来提问)
3、派代表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指出翻译不足的地方,并补充。
五、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小组讨论以下五个问题(男女生展开竞赛)
①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③“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原文回答)
④“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用原文回答)
⑤“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老师读题,板书: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的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因此,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2、小结
文章到最后,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
六、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明确:本文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任,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境遇的描叙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就叫托物寓意。(板书:托物寓意)
七、拓展延伸
讨论:在韩愈那个时代,没有伯乐,那我们这个时代呢?有没有这种现象?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
明确: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机会,并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九、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托伯乐
物千里马
寓食马者
意
《马说》教案1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6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一种动物“马”有关,(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大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马”的成语或俗语好吗,如“万马奔腾”、“汗马功劳”、“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单枪匹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这样的成语很多的。可见,人们对马很有感情,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多了解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这篇课文早读已经背过,这里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背诵的情况。(可让同桌互背,再提名一两位同学独背)
学法指导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39分钟)
学生按照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参照课下注释和自备资料完成本课学习。
(一)解题(自看课本或资料)及了解作者(3分)
“说”是一种表示议论的体裁,“马说”是什么意思呢?即说马,这里的“马”特指“千里马”,也就是“说说千里马”的意思。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读通顺,读准确。(3分)
(多媒体展示)
(三)疏通文意,记忆重点词句。(16分)
(参照课下注释,逐句翻译。)
重点词语解释
(多媒体展示)
重点词:
①伯乐
②千里马
③食马者
④虽
⑤祗辱于
⑥骈死
⑦一或尽粟一石
⑧是马也
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⑩安求
比较理解
一食或尽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
句子翻译
(多媒体展示)
(四)赏写法,明主旨(8分)
本文有三个自然段,它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明确)
(多媒体展示)
1、理解回答(用课文原句回答,或自己组织答案)
⑴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悲惨命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作者认为食马者愚妄无知,在文中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_________,对此情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写作特点:托物寓意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有没有其它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比喻意义,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训练(5分)
战场上有了千里马的帮助,将士才能如虎添翼,骁勇善战,国家的统治者只有知人善任,人才才能脱颖而出,为国建功立业。在作者看来,当时的社会,缺少的不是千里马,而是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作者多么希望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不要埋没人才,不要造成千里马的悲剧。
(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
(六)总结,结束本课(学生画知识树,写出知识点)。(3分)
反思:
①本课本要求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困难。特别是还有背诵,可以让学生课前背会,上课时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学起来就轻松多了,人物就不难完成。
②比如有些重要的句子,也就是设计成理解性填空的句子可让学生记住。
③课堂上给学生的时间还是有些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