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21 14:50:0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四种动物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词。

2、扩词:

虎 借 难。

3、第1、2段告诉我们小壁虎的尾巴──断,它想去──借尾巴。

二、读讲第三、四、五段

过渡: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吗?

范读,分组读。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书:

小鱼、老黄牛、燕子图

小壁虎怎么去借尾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

1、第一步:

⑴ 指名读第3段:

有几句话?分句读。

⑵ 出示:

爬呀爬。

齐读。

指读第一句。

评:读得好,使人听起来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我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失去尾巴多么着急呀。为什么不快快爬去借,反而这么慢,这不矛盾了吗?

师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导读第一句。

⑶ 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比较句子:

A、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哪种说法好?

小壁虎这样问可以看出他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导读这句话。

2、第二步: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圈出小鱼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书:摇 拨 水

3、第三步:

看灯片:

⑴ 小壁虎看见小鱼怎么在河里游来游去?

⑵ 小鱼摇着尾巴,可以一会儿怎样游,一会儿怎样游?

(做手势)

小鱼( )着尾巴,在( )( )游来游去。

导读这句话。

⑶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

⑷ 小鱼怎么回答小壁虎的?

比较句子:

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B、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导读。

4、第四步:

导读第三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3、4、5三个自然段中许多内容一样,因此读的语气完全一样。

第一步:

指读第4段、第5段,有几句话?每句分别讲什么?

第二步:

圈出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书:甩 赶 蝇子 摆 掌握 方向

第三步:

看灯片

⑴ 老黄牛怎么在树下吃草?

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⑵ 燕子怎么在空中飞来飞去?

燕子( )着尾巴在( )( )飞来飞去。

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

6、指导分角色朗读3、4、5段。

三、读讲第6、7段

1、指读6、7段,思考:

⑴ 小壁虎开始为什么难过?

⑵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呢?

2、读后交流。

3、导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断 小鱼图 摇 拨水

老黄牛图 甩 赶蝇子

长 燕子图 摆 掌握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三.教学步骤 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3.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4.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4.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此处隐藏3769个字……色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等。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本次课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5、提倡发现法,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有效的学习。

6、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7、差异教学理念。设计分层任务和不同层级的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和课外拓展资料。

8、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设计性、开放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镜泊湖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